首页 > 新闻中心 > > 正文

2005年机械工业将稳步增长

更新时间: 2006-01-12 11:06:44来源: 粤嵌教育浏览量:2412

  2005年是“十五”时期的一年。今年,机械工业硕果累累,即将为“十五”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,也将为“十一五”的发展打下一个较好的基础。

  经过2002~2004年的加速发展之后,机械工业今年进入稳定增长期,预计2005年经济总量将延续4年以来20%以上高速增长的势头,主要产品产量与质量在去年高速发展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;虽然制约机械工业发展的外部因素增加,但效益仍有增长;结构调整和重大装备生产本土化也取得了积极进展。

  2005年机械工业增长预计超过20%

  机械工业产销连续4年高速增长

  今年年初,机械工业产销增速为近几年的,在第二季度初稳步回升,而后经济运行逐月走高,至第三季度末产销增长均超过20%,预计全年可达22%左右。1~10月,机械工业总产值为33075.57亿元,同比增长20.55%;销售产值为32213.52亿元,同比增长20.86%。机械工业产销进入稳定增长期,连续4年以20%以上的高速增长。

  重要产品产量实现新的突破

  大中型拖拉机继续高速增长,1~10月累计产量为13.76万台,同比增长50.82%。进入淡季的10月,当月产量为1.45万台,同比增长71.44%。预计全年产量可达15万台,同比增长50%以上。

  金切机床和其中的数控机床,1~10月累计产量分别为37.19万台和4.88万台。预计全年金切机床产量为45万台左右(去年38,9万台),数控机床产量为6万台(去年5.19万台)。 ; ; ; ; ; ; ; ;汽车产量增幅逐月提高,l~l0约月累计产量为498.51万辆t,同比增长10.39%,其中轿车产量为235.87万辆,同比增长21.50%。预计全年汽车产量有望达到600万辆,其中轿车产量将达到270万辆,产销均有望跃居世界第三位。

  发电设备在去年创年产7137.9万千瓦、增幅90.87%的基础上再创奇迹,1~10月累计产量已达7260万千瓦,同比增长37.07%;10月当月产量为989万千瓦,同比增长66.86%。预计全年产量可完成8000万~8500万千瓦,同比增长20%左右。

  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%左右

  受原材料价格急剧上涨和轿车价格大幅下滑(2004年全年平均价格下降14.4%,今年1-9月又下降11.63%)的双重挤压,今年机械工业出现了自2000年以来利润总额负增长。其中,4月份,为一15.36%,5月份利润总额增速开始不断回升,至10月份累计实现利润1587亿元,终于超过上年水平,同比增长0.91%。预计全年利润总额接近2000亿元,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%左右,离实现增长10%的目标差距较大。

  外贸进出口总额将突破2000亿美元

  2005年,机械工业产品进口增长缓慢,但出口高速发展。进出口总额1~10月为1804亿美元,增长16.01%,预计全年将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,达到2200亿美元左右。1―10月机械产品外贸进口为957.90亿美元,增长2.52%,预计全年增速有所回升。l~10月机械产品外贸出口为846.39亿美元,增长36.33%,其中10月当月为93.35亿美元,增长44.87%。预计全年出口将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。

  今年以来,我国机械产品出口呈现五大可喜变化:

  机械产品出口拉动机械工业发展的贡献加大。1~10月,机械产品出口对同期机械工业发展的贡献率达23.93%(即在机械工业1~10月21%的增幅中,出口拉动了5个百分点),而去年的贡献率为22.05%。

  机械产品出口对全国外贸出口高速发展做出重要贡献。1―10月,机械产品出口占全国外贸总额的13.77%,对全国新增外贸出口的贡献率为14.46%。 ; ; ; ;

  出口商品结构有所改善。汽车及零部件、发电机、数控机床等机械产品逐步成为出口新亮点。1~10月,我国汽车出口13.5万辆(其中轿车2.15万辆),同比增长156.1%,同期进口12.8万辆(其中轿车6万辆),同比下降11.25%,出口量超过进口量;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分别出口4360台和517台,前者金额同比增长90.18%,后者增长128.28%。

  逆差大幅减少。1~10月,机械产品外贸逆差为111.51亿美元,比上年同期逆差313.56亿美元减少202.05亿美元,减幅为64.4%。

  一般贸易增长快于加工贸易,出口方式有所改善。1-10月,一般贸易增长40.44%,加工贸易增长30.98%,一般贸易高出加工贸易9.48个百分点。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,一般贸易为

  46.69%,比去年同期的45.32%增加了1.37个百分点;加工贸易为49.30%,比去年同期的51.13%减少了1.83个百分点。

  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

  一年来,机械工业结构调整形成新格局。产品质量提高,产品技术结构进一步改善,用户对国内装备的认知度提高,在重要产品、重大装备工程中国产设备采用量明显增加。诸如:

  30万千瓦、60万千瓦大型火电机.组已成为抢手货,是名副其实的主力机组。30万千瓦、60万千瓦机组2004年分别生产62台和28台,占总产量的60%;今年上半年已增至62%,预计全年还将进一步提高。

  轿车高速发展。2005年,轿车增长20%以上,比整个汽车产量增速高10个百分点。轿车在汽车产量中的比重,2004年为45.68%,2005年可望提高到50%左右。

  大中型拖拉机产量迅猛增长。为贯彻国家支持“三农”发展的政策,大中型拖拉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,在2004年生产9.83万台、增长83.93%的基础上继续高速增长,1~10月生产13.76万台,增长50.82%。其中,10月已进入拖拉机需求淡季,当月仍生产1.45万台,增长71.44%。全年预计产量达15万台以上,同比增长50%以上。

  与此同时,机械工业技术升级加快,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工作取得新进展。例如,积极推动重大装备生产本地化、依托重点工程实施的75万千伏高压输电设备和重型燃气轮机,在今年投产;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研制取得重要进展,已进入中期阶段;百万千瓦核电设备、百万吨乙烯装备、大型盾构装置和大型薄板冷热连轧成套设备研制工作加快。更为可喜的是,一批机械工业老工业基地积极向高新技术转型,向具有自主开发能力的强势企业发展。例如,重机集团建设了1.5万吨水压机,为生产大型核电、大型煤炼油等工程、特大型压力容器和百万千瓦级发电机组特大型铸锻件等准备了条件;西安高压电器研究所建成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容量试验装置,为中国高压输变电设备的自主开发提供了必备条件;上海电气集团建设滨海基地,为发展重型机电装备做准备。

  较好地完成“十五”计划

  对机械行业来说, ; ;“十五”是很不寻常的5年。 ; ;“十五”是机械工业的发展时期之一,较好地完成了主要发展目标。机械工业增加值计划目标为7500亿元,2005年预计达到10500亿元左右,为目标的140%;总产值计划目标为2.9万亿元,2005年预计达到4万亿元左右,为目标的138%;劳动生产率计划目标为7.42万元/人l?;年,2005年预计达到9.42万元/人?;年,为目标的127%;增长速度计划目标为年均增长10%左右,2001~2005年预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%左右、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6%以上,都超过目标6个百分点。机械工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的比例,计划目标为6%,2005年预计达到6.4%左右。另外,机械行业利润2000年为576亿元,2005年约为2000亿元以上,为2000年的3.47倍。

  发电设备产量“十五”的计划目标为7510万千瓦,2005年预计为8000万~8500万千瓦,一年即超过目标要求,稳居世界位;数控机床计划目标为2.5万~3万台,2005年预计达到5.5万台;汽车年产量计划目标为320万辆,其中轿车为110万辆,2005年有望达到600万辆,其中轿车有望达到300万辆,可望跃居世界第三位。

  “十五”时期,机械工业改革开放、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。技术结构优化,重大装备研制好戏连台,在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、西电东送、西气东输、南水北调、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技术装备的自主研制和生产方面取得重大成果,意义重大。企业改革不断深化,机械工业并购重组活跃,沈阳变压器、浦沅工程等大型国有企业为民营企业并购,走出了并购重组的新路子;大连、沈阳机床集团走出国门购并国外知名企业,是中国机械工业企业涉外并购的重要尝试:通过产业资本结构调整,机械工业3种不同经济类型企业都取得迅速发展。目前,国有、民营、三资企业已形成三足鼎立之势,为中国机械工业的发展各尽其力。与此同时,主辅分离、辅业改制已在多数大中型机械企业中推行,意义深远。东方锅炉厂和一汽集团在这项改革中取得很好成绩,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成功范例。

  2006年机械工业走势简析

  2006年是实施“十一五”规划的年,打好开局基础十分重要。初步分析,2006年发展环境有利于机械工业平稳发展。

  一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继续对机械工业有利。在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政策的支持下,机械工业的制造水平和能力有了很大提高,用户对国内产品的认知度大大提高。近期国家出台的有关工业、农业政策和调控措施以及对节能降耗、环境保护的部署,对机械工业提出了新要求,同时也为机械产品扩展了新的市场。

  二是企业在手合同任务饱满,特别是国家重点工程所需重大装备和大型、产品仍将供不应求。

  三是煤、电、运等外部条件将较今年宽松。目前,电力紧张局面有所缓解,煤、焦炭供应基本满足需要。

  四是大部分钢材价格稳中有降。长线产品价格呈下降趋势,优质钢材价格走势相对平稳,部分电工专用钢材供应虽仍显紧张,但趋缓仍是大势所档。

免费预约试听课